看故事、长见识、明事理
就来故事大全网

故事大全网 / 历史故事 / 商鞅的驭民六术有哪些

《商君书》历代帝王统治宝典,太子必读教材,此书核心内容为“商鞅驭民六术”——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

商鞅主张重用奸恶之人,《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

一、弱民

《商君书》言“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又言:“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

弱民的主要内容为不能使百姓拥有武器,秦统一六国后,收天下之兵器至咸鱼,铸为十二金人。

商鞅认为:““民强国弱,民弱国强。”要想国家富强,就要让百姓弱小,无力反抗君主的统治 。

弱民的根本手段是使民“朴”,本质是愚民,只有是广大人民蠢朴,让他们麻木不仁,人民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力量于君主对抗,只能任由统治阶级随意摆布,这样国家才会更好的治理,君主的地位才能更稳固。

二、愚民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愚民的手段为文化专职,让百姓不会独立思考,整天行尸走肉,只能任由君主摆布。

古时,我们历史各代君王都倾向于重农抑商,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故农、战是商鞅变法中最主要的内容,“圣人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使人民愚昧无知,“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疾务农”。

商鞅提出愚民的主张,是为了使百姓能够安心为君主服务,不要有非分之想,保障国家粮食的充足,愚民是为了更好满足君主的统治需求。

三、疲民

商鞅规定,百姓耕作时,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嘴巴不能乱说,要一门心思的埋头苦干。

这样的场面让人不得不想起驴拉磨,主人家为了让驴提高效率,安心拉磨就会用黑布遮住驴的眼睛,用东西塞住它的耳朵。

而当时的商鞅为了提高秦国的综合实力,牺牲天下之百姓,实现富国强兵,不把天下百姓当人看,对人的歹毒比当今对驴的态度更加周全。

四、辱民

秦国出台法律,百姓家养的牛如果受下来多少斤,就要接受衙门的惩罚。

商鞅把天下人作为一个棋子,他在里面下棋。为何商鞅对出台此类规定呢?

《商君书》如实记载:“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民无自尊自信,就会更加的尊重官员,为了奖商看淡生死为国家卖命。他还鼓励民众相互举报,使民众终日活在恐惧之中,才能不断的信任、依赖官员。

五、贫民

让民众始终保持在温饱线徘徊,做到家中无余量。

《商君书》如实记载“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商鞅认为,国家要狂印钞票,使出现通化膨胀,提高赋税,搜刮余量。人民才有动力去生产价值,才能做到真正的国家富强。

使民仅在温饱线上徘徊,不断的折磨民众,让他们的眼界发生改变,让每一位百姓都成为一个“人穷志短”的国家工具人。

商鞅认为,只有让民众一直保持没安全感,才能让百姓对君王的绝对依附,让民众一直感到外围国家侵犯的威胁,人民才能感觉到君主的温暖和伟大。才能死心塌地的为其卖命,没有二心,只有愚忠。

六、虐民

商鞅认为,任用善良的人治理天下,会导致天下大乱,任用恶奸的人来治理善良的人,就会变的井然有序。

《商君书》言:“以善治民,则民亲亲;以奸治民,则民亲制。

黄老学派继承了商鞅的虐民思想,把虐民发扬光大——夺,然后予;贫,然后富。天下可举!

法家对臣民的要求是。大臣:“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人民:“战时用其死,安平尽其力,寡闻从令。”

我国历代君王制度都是“外儒内法”,表面上看是儒家学派,内核确实法家学派。

把民众变的麻木不仁,不会思考,成为一个行尸走肉的国家工具。这样的古代文化导致当时的人民最不缺的就是奴性。

关于商鞅的相关文章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

商鞅是好人还是坏人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_商鞅立木的故事简短

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猜您喜欢的文章

  • 鸦片战争期间的小故事

    历史故事鸦片战争期间的小故事

    鸦片战争,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鸦...

  • 历史故事南宋的拆迁补偿

    南宋光宗当政的第一年冬天,准备大兴土木,在首都杭州的后市街盖皇后家庙。盖就盖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督办的工程还不好办?可是,有个问题摆在眼前:拆迁。那片土地上已经盖满了房子...

  • 历史故事齐人学弹瑟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赵国有很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羡慕不已。有一个齐国人也非常欣赏赵国人弹瑟的技艺,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于是...

  • 历史故事王尔烈巧训皇子

    乾隆有17个儿子,最看重的是15子永琰。永琰14岁被秘定为太子,王尔烈被钦点为老师。凡皇子几乎都是傲慢难教,而永琰更是放荡不羁。王尔烈一来,永琰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这天,王尔烈...

  • 历史故事疑心的国王

    梁王是一个很爱吃水果的人。他下令全国各地把最好吃的水果进贡给他。这样,他还怕漏掉一种吃不到,就派人到处察访,若有人不听命令就斩首!他尝遍了国内的水果,又派使者到吴国去寻找。使者...

  • 历史故事理徵因恩改姓

    商末,纣王荒淫残暴。他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又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对于反对他的人使用炮烙等酷刑,残酷镇压人民,杀害忠臣比干,囚...

  • 历史故事李世民赦囚徒

    李世民是后世公认的一代明君,但是他取得帝位的手段却并不光彩。当年他东征西讨,功勋卓著,被封为“天策上将”,奈何他身为次子,终究不能继承大统。但太子李建成却十分忌惮他的功勋,于是...

  • 历史故事为什么要用竖中指骂人?

    为什么要用竖中指骂人?"竖中指"最早出现在英法百年战争末期。英国弓箭手让法军损失惨重,法军发誓在击败英军后,将英军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斩断。但结果法军惨败。为什...

  • 历史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简短三分钟

    范缜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

  • 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

    故事1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 历史故事简短的历史人物故事

    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

  • 历史故事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

    故事1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 历史故事关于春天的历史故事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

  • 郭嘉比诸葛亮厉害吗

    历史故事郭嘉比诸葛亮厉害吗

    郭嘉与诸葛亮:一位是曹操念念不忘的好部下,一位是刘备的左膀右臂。郭嘉比诸葛亮厉害吗?各有各的说法,还是看看网友的评论更精彩:1、郭嘉只献计,孔明会调兵,这够明白了吧?2、诸葛亮...

  • 历史故事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故事1东野稷十分擅长于驾马车。他凭着自己一身驾车的本领去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接见了他,并叫他驾车表演。只见东野稷驾着马车,前后左右,进退自如,十分熟练。他驾车时,无论是进还是退,...

  • 历史故事有趣又简短的历史小故事

    故事1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昭襄王时期,当时,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为了显示秦赵通好,便决定互换人质,于是秦昭襄王便将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而在当时的阳翟有个大...

  • 历史故事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

    故事1据说金圣叹被冤杀前的某一天夜里,已批书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到了半夜乃毫无睡意,便披衣秉烛去见寺里方丈,想借佛经予以批点。老方丈得知其来意后说:"想批书可以,我有一...

  • 历史故事古代搞笑幽默有趣的历史故事

    故事1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

  • 历史故事中国著名经典历史故事

    故事1春秋时期,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互相争权夺利。到中期,晋国和楚国成了两个阵营的首领,势均力敌,难分伯仲。其中,郑国是个有道的小国。但不幸的是,郑国地处两大强国晋国与楚国之间,...

  • 历史故事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

    王莽赶刘秀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皇帝,“新始祖”,即大新朝的建立者王莽。王莽取得帝位后,对刘氏的皇亲国戚是杀的杀、关的关,丝毫也没有表现出怜悯和同情,作为先前大汉朝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