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长见识、明事理
就来故事大全网

故事大全网 / 名人故事 / 为何历代皇帝长寿者不多

中国历代的人君,加起来,大概一共有三百多位。有人做过统计,皇帝长寿者并不多。宋代的《容斋随笔》,这是毛主席生前最爱读的一部书籍;在这部书里,洪迈专门写了一篇《人君寿考》,来研究皇帝的寿命问题。

据他的记载,在宋以前的皇帝,也就只有五位是高龄者。余下的,平均年龄也就三十几岁。有的小皇帝继位时才七八岁,十来岁,有的是在襁褓中登基的。这些儿童皇帝,早殇者就更多了。因为皇位争夺战总是十分严酷的,对任人摆布的这些幼帝来说,动不动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那命运是蛮可怜的。

大多数帝王短命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皇帝这个职业的安全系数实在太不高了,觊觎王位者总是很多,而且总是采用暴力手段,一点也不客气地来夺取帝位。所以,当皇帝者,非正常死亡甚多,被砍头,被鸩杀、被幽闭处死,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二是当上皇帝以后,十之八九太过劳累,日理万机是一累,纵情享乐也是一累,对付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和后宫三千佳丽,则尤为一累。

他提到这五位宋以前的高龄帝王,分别为汉武帝刘彻(69岁),吴大帝孙权(70岁),梁武帝萧衍(85岁),唐高祖李渊(69岁)和唐玄宗李隆基(77岁),都活到了比较高的年龄,可以称得上是帝王中的老寿星了。

但洪迈对这五位长寿皇帝,是很不以为然的,他说:“即此五君而论之,梁武召侯景之祸,幽辱告终,旋以亡国;玄宗身致大祸,播迁失意,饮恨而没。享祚久长,翻以为害,固已不足言。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悲伤愁沮,群臣上寿,拒不举觞,以天下事付之八岁儿。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洪迈说:“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耄耋之年,竟何益哉?”言下之意,这几位皇帝活这么长久,其实是老而不死,贻祸后人,究竟有什么用处呢?但平心而论,这几位倒都曾经是英年有为之君,都曾经有其历史上光辉的一面。

即以刘彻来说吧,他即位后,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议,控制思想言论,加强封建统治;采用主父偃的“推恩”策,削弱诸侯国和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采用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冶铁、煮盐、酿酒官府专卖法规,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而且开凿漕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对侵扰不已的北方匈奴,改变汉初所使用的和亲政策,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大规模出击,赶走匈奴,收复失土,开通西域。汉武帝时的中国版图,疆域之大,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其他几位长寿皇帝,握权早期,也都是很有一番作为的。譬如孙权在魏、蜀、吴三国争雄中,是个头角峥嵘的领袖人物。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都是和孙权的英明决断,果敢行事分不开的,他能据有江东一隅五十二年,“国险而民附”,南辟疆土,北御强敌,碧眼儿的英武,连曹操都佩服得恨不能生这样一个儿子。譬如萧衍,那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与著名文人沈约是唱和的文友,他还精通乐律,雅善书法,非一般附庸风雅者写两句臭诗,题两笔孬字可比。他当了皇帝以后,也曾勤勉政事,巡郡恤狱,劝课农桑,禁抑豪强,而且躬行节俭,连他儿子都笑话他过于寒酸。至于李渊,要不是他削平了隋末各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也无法统一全中国,创立伟大的唐王朝。而李隆基在人们心目中,虽然几乎成了个恋爱至上主义的风流天子,其实他在位前期,头脑清醒,英武明断,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开元之治,也是着之于史册,一直被称道的。

这些皇帝后来就渐渐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说明生理心理衰老的同时,久握权力的腐化结果,也就随之而来。由于事不躬亲,偏听偏信,自然拒绝直言,喜爱奉承,好大喜功,宠用非人,这也是老人政治的特点,再加之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深闭后宫,嬖幸用政,最后必定是胡作非为,昏聩愚蒙,倒行逆施,祸国殃民。有的驾崩了,还贻害无穷,得后人为他付出代价。

1 2

猜您喜欢的文章

  • 名人故事关于聪明的人的故事

    一位哲学家对一个学者说:“如果有人问你问题,你不要马上回答,因为这是很愚蠢的,只有聪明的人才会想一下才回答。”学者问:“你确定你也是这样吗?”“是的”。哲学家马上回答。...

  • 名人故事乾隆剃头的故事

    今天给大家讲一段潜龙剃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路过天津卫天晚就住在龙亭行宫里,转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日子?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很高兴,好,今天...

  • 名人故事隋炀帝修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第二个儿子,以“暴君”之称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隋文帝对子女要求很严,当他发现太子杨勇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就教训道:“从古到今,生活奢侈的帝王,没有一个能够坐...

  • 名人故事皇尊

    刘邦当了大汉皇帝后,樊哙和夏侯婴一帮人自居是有功之臣,每次入宫赴宴,总是拿刘邦以前的事儿说笑取乐,次数多了,刘邦觉得很没面子,可又不好翻脸。这帮哥们跟随刘邦打天下之前,出身都很...

  • 名人故事死物不可免

    汉文帝刘恒驾临北岳恒山,兴致颇高。有近臣奏曰,讳恒山当改名为常山。刘恒一听,是这个道理,大笔一挥,恒山变成了常山。山不可免,城也不可免。南京曾名建邺,司马邺登基后改为建康;玄武...

  • 名人故事阿尔弗烈德大王

    公元8世纪的时候,英国还是诸侯割据的局面。当时处于霸主地位的默西亚王国,被新崛起的西塞克斯王国打败了,西塞克斯王国成为新的霸主。西塞克斯王国的王位从撤克逊人定居的时候开始,就一...

  • 名人故事清圣祖康熙皇帝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

  • 名人故事“末代皇帝”与“熊一枪”

    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熊秉坤为全国筹委。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席间,清王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应邀到会,他高...

  • 名人故事宋孝宗:这个皇帝有点囧

    赵慎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已经在皇宫里苦熬了30年。时隔多年以后,宋孝宗赵慎都会清晰地想起他第一次进皇宫的情形。那时候,他才6岁。当他被父亲牵着手,慢慢的走进森严壮观的皇宫时,心...

  • 名人故事朱元璋借情诱敌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混战多年,最后只剩下朱元璋、陈友谅等几支大队伍。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向朱元璋占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进攻。但陈友谅与朱元璋打...

  • 名人故事康熙吃巧克力

    1705年,罗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节多罗到中国传教。第二年,多罗到了北京,住进故宫。康熙皇帝对西方文化非常感兴趣,每有洋人来华,都要接见盘桓一番,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科学技术。多罗这...

  • 名人故事发明家的小故事简短

    爱迪生爱迪生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是一位乡村教师。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很爱动脑筋,好奇心个性强,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试。有一次,他看见母鸡在卿蛋,觉得很好奇,于是也搂一堆...

  • 名人故事明成祖问讲官

    这篇文章写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守道而无欲则才不显也,呈才而无耻则示其能也,设天下无大碍,则以不显才之君子对示其能之小人,则似君子也作无能之...

  • 名人故事汉世宗二十五项突破性历史首创

    汉世宗(汉武帝刘彻)像汉世宗,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

  • 名人故事施耐庵巧辞拒聘

    施耐庵先于元朝,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关系很好。张士诚一直在招兵买马,想推翻元朝,并把卞元亨作为自己的先锋。张士诚倾慕施耐庵的名声,派人聘他到军队中做事,施耐庵未加理睬,张士诚就自...

  • 名人故事纪晓岚佛前释笑

    一天,清代大学者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大佛寺。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内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憨笑。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

  • 名人故事刘伯温和朱元璋作对联

    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在太平县被元朝军队打败,逃到“千亩田”的地方继续招兵买马,心灰意懒。军师刘伯温就趁一同吃酒的时候,作对句来鼓励他。第一回,朱元璋看见千亩田天寒地冻,滴水成...

  • 名人故事郑板桥审麻棵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有年遇大旱,农民粮食大面积减产,乞讨的穷人随处可见。这天,在通往县城的大道上来了十几辆马车,拉着成捆的羊皮,旁边有武师骑马护送。正当他们人困马乏时,忽...

  • 名人故事杨继盛的“巧对”佳话故事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

  • 名人故事尉迟恭造寺

    尉迟恭,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为了感恩佛祖的庇佑和祝福,决定在一座山上修建一座宏伟的寺庙。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年间,当时尉迟恭已经是一位威名远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