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长见识、明事理
就来故事大全网

故事大全网 / 名人故事 / 叶挺为什么长期不是共产党员

据说,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有些感伤地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

应该说,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叶挺都是完全够格评上元帅的。

叶挺为什么长期不是共产党员

叶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的团长,率该部队担任北伐先锋,打出了“铁军”的称誉。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叶挺又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

至于能力,毛泽东是这样评价叶挺的:“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周恩来则说:“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1988年10月,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不过,叶挺评帅的短板也很明显。广州暴动失败后,叶挺不服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竟然在一气之下,远走国外,自动脱党。虽然在1941年皖南事变出狱后电告中共中央,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才过短短一个月,就因飞机失事离开了人世。

也就是说,在叶挺将军的革命生涯中,竟然长期处于非共产党员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

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在《开国上将陈士榘回忆录》一书中是这样写的:

父亲非常了解叶挺,他在70年代末一次吃中午饭的时候讲到叶挺的独特情况。

父亲告诉我:“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的时候有着非常严明的纪律,情况那么复杂,宁可过严也不能放松一点。叶挺比我大13岁,他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一个农家,父亲开过小药铺,还到南洋打过工。严格地讲,叶挺是华侨将领。他15岁还在读中学,正是辛亥革命发生,他带头剪辫子而入狱,没多久就放出来了。后来他考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这个学校也是蒋介石上过的。后来他受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影响,开始向往革命。

“后来叶挺担任过孙中山的警卫团二营营长。在陈炯明‘叛乱’炮轰总统府时,叶挺是保护孙中山、宋庆龄脱险的功臣,也因此深得孙中山信任。1924年,孙中山把叶挺做为国民党的军事人才培养,让他去苏联学习。他在东方大学受到李大钊和同学中共产党员的影响,加上早年《新青年》已深入他的心,在苏联提出入党要求并得到批准。北伐战争开始。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出湘南,连战连捷,一路攻下武昌。他以团长职务被国民政府破格提为少将。随后,该团扩编为两个师,他任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12月,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他任总司令。仅仅两天,广州起义就告失败。1928年初,在李立三的实际主持下,把这次起义说得一无是处,称叶挺犯了军事投机和盲动主义的错误,在关键时刻动摇,对起义指挥不力等等。但是不容叶挺解释与申辩,中央就对起义领导人都给予了各种处分,任红军总司令职务的叶挺被留党察看6个月。叶挺是个有血气的军人,要是放在很多将领身上就忍了,可叶挺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一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脱离关系。

“刚到德国时的叶挺有点万念俱灰,在柏林加入了德国的一个提倡素食的流派,大有超脱尘世、修身养性之意。他打算远离政治,放弃在中国都已经很有名的军事专长,转而从事德文著作的翻译和著述,用文化为国家做些贡献。不久,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六大’的周恩来取道欧洲回国,在柏林看到了叶挺。两个人谈了半天,周恩来推心置腹地对他讲,干革命不能只承认成功、不承认失败,尤其个人受点误会和冤屈是总会遇到的。这个时候既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消极沉沦,尤其不能放弃革命不干。叶挺与中共重要领导人交换意见,感到共产党还是惦记他希望他发挥作用的。叶挺重新振作起来,他知道德国是军事强国,想在那里深造学习军事,然后回国为共产党效力。

“叶挺在德国边开饭馆边学习,他对德国陆军特别加以考察,并进一步学习新的军事科学,掌握有关工兵等方面的知识,研究爆破技术。旅欧五年后叶挺回到澳门。国民党知道叶挺如果回到共产党,无疑会给共产党的武装增加很大名声和力量,蒋介石派国民党要员送礼拉拢,叶挺非常坚定地要寻找共产党。人康啊,你要知道,那时共产党力量远远比不上国民党,前途也并不明朗,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那是因为共产党蒸蒸日上,而国民党腐败,各级官员都要捞一把,早就失去民心了!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叶挺毫不犹豫地赶到延安,共产党用很高的规格迎接这位归来的游子。毛泽东亲自主持为他在抗大礼堂举行了欢迎叶挺的干部大会,我也参加了那个大会。记得叶挺用夹杂着广东乡音的北方话说:‘革命就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时间,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了!’那提高到最大的声音就在会场飘荡。但是共产党也有规矩,脱了党并不是很快就可以重新入党的,还要长时间地接受党的考验。叶挺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以非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交涉,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并担任军长。可是叶挺在新四军干得并不舒心,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他和中共东南局书记项英的关系紧张。

“项英主观刚愎,总爱用对党外人士的眼光看待叶挺。这都惊动了党中央,毛泽东特意叮嘱项英要尊重叶挺,周恩来亲自出面为二人调解,叶挺终于顾全大局留了下来。在皖南事变前,叶挺已经对国民党有所警惕,我在重庆见到他的时候他还对我回忆说,1941年1月5日,新四军部队到达茂林地区,天下开了大雨。叶挺说,要警惕国民党,为避免成为瓮中之鳖,最好改变路线,不从东南翻山去旌德,而从西南过去向东进军然后北上。但是项英不同意,还是按照国民党指定的路线进军。到了丕岭脚下,国民党40师、144师疯狂进攻,新四军非常英勇,浴血奋战,激战数日,终因寡不敌众而损失极为惨重。

“项英对国民党认识不清,抱有幻想,却最终在这次事变中被国民党杀死。还有袁国平、周子昆等将领被杀害,叶挺被俘。蒋介石马上反咬一口,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军长叶挺革职,交所谓的军法审判。叶挺被捕后非常英勇,与国民党进行了义正辞严的斗争。先是顾祝同用高官引诱叶挺投降,被怒斥。蒋介石知道叶挺的分量,亲自出面劝降叶挺,让到第六战区去好好休养,其前途是光明的。叶挺的回答是‘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叶挺关了几年,换了好几处监狱,他先被解往上饶牢房,接着又关入桂林一个潮湿的山洞中。一年多后,蒋介石认为让他尝够了苦头可能会被软化,下令押往重庆。叶挺还是不屈服,在重庆做了一首很有名的狱中诗,广为流传。

“叶挺不是个文学家,可是写的诗很有气势。叶挺一辈子真是坎坷,先是被党内错误对待漂流在外,后来又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受尽折磨。算起来这个共产党里非常重要的大军事家大部分时间没能在战场上效力,真是个悲剧!尤其是他的死,太惨烈了!由于中共中央长期交涉,被关了5年的叶挺于1946年3月获释。他出狱第二天就致电中央请求再次入党,可见他对共产党的感情,两天后他的要求得到批准。恢复党籍没几天,叶挺于1946年4月8日去延安途中飞机撞山遇难。我的老首长、老前辈就这么粉身碎骨地走了,他要活着,是无可争议的元帅……”

关于叶挺将军流亡在海外的生活,叶挺将军的长子叶正大中将也曾在80岁高龄时向记者做了详细的描述。

老人说,父亲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了5年,卖过水果蔬菜,还在柏林开小吃店卖油条、烧饼。顾客多是附近的华工,谁也不知道这个炸油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伐名将。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而蒋介石对日本一味退让,却不断调兵“围剿”红军。父亲被蒋介石倒行逆施的行为给气坏了,每天翻阅大量报刊,密切注意国内局势。但远居海外,消息闭塞。所以,索性回到澳门,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

叶正大深情地回忆说,澳门的那段生活经历,是他们全家最宝贵的幸福记忆。“只有在澳门我们全家聚得最齐。母亲当时已经生了7个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父亲那时就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了。他从香港买来暗房器材,自己在家里冲洗胶卷。那时我们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现在看来,还照得很有艺术性。”那段时间,蒋介石不断派人拉拢叶挺,但均遭拒绝。

叶正大还隐约记得,一次父亲勃然大怒,批评他的侄子叶钦在国民党里混饭吃的做法,认为就是回家种地,也比去国民党那里干净。“父亲的共产主义信仰非常坚定,即便在德国,他也只是赌气,心里仍旧放不下共产党,时刻牵挂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叶挺毫不犹豫地赶到了延安。不久,他出任新四军军长,率部队奋战在抗日最前线。

附叶挺在狱中所作《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关于叶挺的相关文章

叶挺摆水牛阵戏军官儿子

叶挺的一些小故事

叶挺写“信“的故事

猜您喜欢的文章

  • 名人故事关于聪明的人的故事

    一位哲学家对一个学者说:“如果有人问你问题,你不要马上回答,因为这是很愚蠢的,只有聪明的人才会想一下才回答。”学者问:“你确定你也是这样吗?”“是的”。哲学家马上回答。...

  • 名人故事乾隆剃头的故事

    今天给大家讲一段潜龙剃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路过天津卫天晚就住在龙亭行宫里,转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日子?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很高兴,好,今天...

  • 名人故事隋炀帝修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第二个儿子,以“暴君”之称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隋文帝对子女要求很严,当他发现太子杨勇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就教训道:“从古到今,生活奢侈的帝王,没有一个能够坐...

  • 名人故事皇尊

    刘邦当了大汉皇帝后,樊哙和夏侯婴一帮人自居是有功之臣,每次入宫赴宴,总是拿刘邦以前的事儿说笑取乐,次数多了,刘邦觉得很没面子,可又不好翻脸。这帮哥们跟随刘邦打天下之前,出身都很...

  • 名人故事死物不可免

    汉文帝刘恒驾临北岳恒山,兴致颇高。有近臣奏曰,讳恒山当改名为常山。刘恒一听,是这个道理,大笔一挥,恒山变成了常山。山不可免,城也不可免。南京曾名建邺,司马邺登基后改为建康;玄武...

  • 名人故事阿尔弗烈德大王

    公元8世纪的时候,英国还是诸侯割据的局面。当时处于霸主地位的默西亚王国,被新崛起的西塞克斯王国打败了,西塞克斯王国成为新的霸主。西塞克斯王国的王位从撤克逊人定居的时候开始,就一...

  • 名人故事清圣祖康熙皇帝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

  • 名人故事“末代皇帝”与“熊一枪”

    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熊秉坤为全国筹委。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席间,清王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应邀到会,他高...

  • 名人故事宋孝宗:这个皇帝有点囧

    赵慎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已经在皇宫里苦熬了30年。时隔多年以后,宋孝宗赵慎都会清晰地想起他第一次进皇宫的情形。那时候,他才6岁。当他被父亲牵着手,慢慢的走进森严壮观的皇宫时,心...

  • 名人故事朱元璋借情诱敌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混战多年,最后只剩下朱元璋、陈友谅等几支大队伍。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向朱元璋占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进攻。但陈友谅与朱元璋打...

  • 名人故事康熙吃巧克力

    1705年,罗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节多罗到中国传教。第二年,多罗到了北京,住进故宫。康熙皇帝对西方文化非常感兴趣,每有洋人来华,都要接见盘桓一番,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科学技术。多罗这...

  • 名人故事发明家的小故事简短

    爱迪生爱迪生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是一位乡村教师。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很爱动脑筋,好奇心个性强,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试。有一次,他看见母鸡在卿蛋,觉得很好奇,于是也搂一堆...

  • 名人故事明成祖问讲官

    这篇文章写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守道而无欲则才不显也,呈才而无耻则示其能也,设天下无大碍,则以不显才之君子对示其能之小人,则似君子也作无能之...

  • 名人故事汉世宗二十五项突破性历史首创

    汉世宗(汉武帝刘彻)像汉世宗,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

  • 名人故事施耐庵巧辞拒聘

    施耐庵先于元朝,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关系很好。张士诚一直在招兵买马,想推翻元朝,并把卞元亨作为自己的先锋。张士诚倾慕施耐庵的名声,派人聘他到军队中做事,施耐庵未加理睬,张士诚就自...

  • 名人故事纪晓岚佛前释笑

    一天,清代大学者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大佛寺。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内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憨笑。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

  • 名人故事刘伯温和朱元璋作对联

    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在太平县被元朝军队打败,逃到“千亩田”的地方继续招兵买马,心灰意懒。军师刘伯温就趁一同吃酒的时候,作对句来鼓励他。第一回,朱元璋看见千亩田天寒地冻,滴水成...

  • 名人故事郑板桥审麻棵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有年遇大旱,农民粮食大面积减产,乞讨的穷人随处可见。这天,在通往县城的大道上来了十几辆马车,拉着成捆的羊皮,旁边有武师骑马护送。正当他们人困马乏时,忽...

  • 名人故事杨继盛的“巧对”佳话故事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

  • 名人故事尉迟恭造寺

    尉迟恭,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为了感恩佛祖的庇佑和祝福,决定在一座山上修建一座宏伟的寺庙。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年间,当时尉迟恭已经是一位威名远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