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长见识、明事理
就来故事大全网

故事大全网 / 成语故事 /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东魏的政治大权被当朝的丞相独揽,这个丞相就是高洋。高洋一人统揽着东魏所有的政事,并且有篡权夺位之心。当时的魏孝静帝(元善见)只是一个“居其位,不谋其政”的皇帝。后来高洋逼迫魏孝静帝退位,将皇位转让给他。高洋就这样运用卑鄙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北齐,高洋做了北齐的文宣帝。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东魏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高洋大灭东魏元氏政权的势力,对东魏的皇族斩尽杀绝,几乎不留活口,以此来免除后患。

高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极其残忍。他首先杀死的就是魏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他用毒酒将他们毒死。之后,高洋还是觉得留有隐患,就下令把元氏宗室近亲44家逮捕下狱。前后共处死七百多人,就连婴儿也不放过。将元氏宗亲杀害后,高洋还叫人将尸体抛到漳河里去喂鱼。

高洋的行为很快就传播开来。传到了元氏的远房宗族那里,远房宗族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头上来。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听到这话后,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非常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胆小怕事的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禀告给了高洋。高洋随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官发财了。

但是,好景不长,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元景皓被杀不久,高洋因病死去。过了十几年,北齐王朝也灭亡了。而元景皓那“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正义行为,却一直受到后世人们的称颂。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元景皓的“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简化引申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

——《北齐书·元景安传》

【求解驿站】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活学活用】~,无耻苟活,生不如死。(刘绍棠《花街》)

【妙语点拨】元景皓不畏强权,为了气节和尊严,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非常值得称颂。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度。在他眼中,尊严的价值大于生命的价值!中国还有句古语:“士可杀,不可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拥有强权的人并不一定能够称为“英雄”,但是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正义之士却可以。

【近义】宁死不屈

【反义】苟且偷生

猜您喜欢的文章

  • 成语故事驷马高门的故事

    西汉时期,东汉郡狱吏于公为人清正廉明,执法公正无私,他坚持为郡内孝妇鸣冤叫屈,终于在新任太守手中为她平反昭雪,老百姓为他建生祠,把门建得可以让驷马高车通过。他的儿子于定国后来官...

  • 成语故事蟾宫折桂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释义】蟾宫:...

  • 成语故事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节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

  • 怒发冲冠的故事

    成语故事怒发冲冠的故事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怒发冲冠的故事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手不释卷的故事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烟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

  •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的故事简短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

  • 成语故事幼儿易懂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

  • 成语故事笨鸟先飞的成语故事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父亲官至兵部尚书,但是,王守仁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聪明。他5岁还不能说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个...

  • 成语故事著名的爱国成语故事

    故事1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

  • 成语故事简短又好的成语故事

    作壁上观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王结盟反秦。项梁率军接连取胜,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将章邯...

  • 成语故事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 成语故事苛政猛于虎的意思

    “苛政猛于虎也”来自《礼记·檀弓》。根据《汉书·艺文志》,礼记是孔子的弟子,听孔子传授有关礼仪的学问,记下笔记集结成书的。也有另外的说法是孔门更后面的弟子,去收集有关于礼仪学问...

  •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_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申生被杀,还捉拿申生的兄长重耳。重耳连忙逃出了晋国,逃跑了十九年。终于,重耳来到楚国。楚王认为重耳大有作为,就非常的客气对待重耳。楚王问重耳:“你当上...

  • 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的故事_一诺千金的故事简短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

  •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的故事_入木三分的故事简短

    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在池塘边练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无论休息还是走路,他心里总是想着字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不停地用手指在...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

    成语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有个人名叫刘安,不知怎么迷上了修道成仙的事,他做梦都想成为仙人,飞升仙境,那该是多么逍遥自在悠哉游哉的事啊!于是他整天吃斋念经,求仙诵咒,如痴如狂。他放着...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后人用“此地无银三百两”来比喻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张三的人,非...

  • 退避三舍的故事和道理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和道理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

  • 高山流水的故事

    成语故事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着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

    成语故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某一年,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长堤...